首頁 » 維多利亞城(二)|四環九約,約足九次都失約

維多利亞城(二)|四環九約,約足九次都失約

by Last Minute 香城史
925 views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維多利亞城曾經被譽為香港的首府,港英政府將其劃分為四個行政區域,而華人又將其俗稱「四環九約」,四環即西環、上環、中環及下環。

當初的四環,以中環為首,中環屬洋人區域,匯聚了政府機關、洋行、銀行、教堂、會所及軍事設施。

毗鄰的上環是華人地區,為華人做生意與及居住的地方,包括南北行、米行、廣福義祠及上環文武廟等等。開埠之後因為大量華人聚居於上環,特別是太平山街一帶,造成居住環境相當擠擁。

西環曾被政府用作放置厭惡性設施,你有想像過當時的西環有焚化爐及隔離醫院嗎?除此之外,石塘咀的妓寨亦曾風靡一時,「塘西風月」全盛時期有數百家妓院,養活不少港人。

今天已沒有人再用下環這個地名,但你估到是在哪裡嗎?答案就是灣仔及銅鑼灣一帶。當年不少洋行在下環設置貨倉,是香港最早期的發展區之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昔日怡和洋行設於銅鑼灣東角的總部,唯今天只剩下銅鑼灣避風塘海旁的怡和禮砲,而當年位於貨倉門口的「怡和拱門」亦已遷至寶馬會上水雙魚俱樂部。

「四環九約」的四環已向大家介紹過,那九約又是甚麼?九約指由銅鑼灣至堅尼地城的九個地方。有關九約的來歷,竟有一段民間故事。相傳當年有一位少女,每天從下環步行到西環為爸爸送飯,而某間上環酒樓的侍應愛上了這名少女,在維多利亞城不同地點約會少女,但約了九次,九次都失約收場,那九個地方就成為「四環九約」的九約。

 

參考書目:
陳國豪、黃柔柔(2019)。《線下導賞:屢見仍鮮的香港古蹟》。香港。明窗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