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港郵票是如何煉成的(一)|勝利和平紀念郵票

香港郵票是如何煉成的(一)|勝利和平紀念郵票

by Last Minute 香城史
846 views

圖片來源:香港記憶、維基百科


郵票源於英國,在1840年5月1日,首枚郵票以維多利亞女皇頭像為設計,黑色作為主調,面值是一便士,所以又有黑便士(Penny Black)之稱。

從此以後,由維多利亞女皇、愛德華七世、佐治五世、愛德華八世,至伊利沙白二世的父親—佐治六世,英國的郵票設計與君主頭像訂下不解之緣。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郵票設計自然也跟隨英國格調。在1946年8月29日,港英政府為紀念戰勝軸心勢力,公開發行「勝利和平紀念郵票」,郵票以鳳凰浴火重生作為主題,寄予香港重光。

這款郵票的設計別出心裁,內含多種意義。先從郵票的底部可觀察到,鳳凰浴火重生之下有一個拉丁詞—Resurgo,即「再起」的意思。然後,沿著鳳凰雙翼往上看時,除了可見兩旁有一對雄獅各自擁護著寫有「香」、「港」的盾牌,旁邊還有一句對聯寫著「漢英昇平,鳳鳥復興」,頂部亦清晰可見 Hong Kong 兩字。

郵票的中央正是英皇佐治六世,於二戰期間在位,也是現任女皇伊利沙白二世的父親。佐治六世的頭像兩側畫有一對不太明顯的蝙蝠,而在傳統華人文化上,蝙蝠是長壽的象徵。

另外,現時這款郵票的年份是「1941-1945」,但原來最初的郵票草圖卻是寫上「1941-1944」,究竟為何發行於1946年的郵票,年份會寫上「1941-1944年」呢?下文再敍。

 

參考書目:
鄺智文(2015)。《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香港:天地圖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