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香港記憶、維基百科
香港的第一款郵票發行於1862年,以維多利亞女皇的側面頭像為主題,配搭中式邊框,面值由兩先時至九十六先時(Cents)。
1941年港英政府發行「香港開埠100周年紀念郵票」,由工務局高級繪圖員鐘惠霖(William Jones)設計,以香港當時的地標加上英皇佐治六世為主題,並寫上1841-1941以紀念開埠百年。
誰知香港開埠百年,竟以日本佔港作為結尾。香港郵政服務雖然恢復運作,但所有香港郵票改為日本郵票,而鍾惠霖和郵政署長榮鍾思(Edward Jones)在赤柱集中營裡,正秘密設計香港和平紀念郵票。
續上回,為何當年的郵票設計草圖會用1941-1944年份,原因是鍾惠霖及榮鍾思兩位Jones認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每況愈下,所以寫上1944年以預言日軍快將敗亡,但草圖如被日軍發現,即有公然造反之嫌。幸好在設計過程當中,同囚人士幫忙巡邏把風,才使郵票最終得以面世。
郵票兩側的「漢英昇平,鳳鳥復興」為鍾惠霖所書,鐘惠霖雖是英國人,但也懂書寫漢字。不過起初設計原是「漢英大和」,鐘惠霖在重光回國之際,諮詢華籍水手的意見後,得知「大和」兩字則等於日本,才修改為「昇平」。
和平紀念郵票只推出面值一元及三十仙的版本,設計均是相同,只以黑色及藍色作主題區分。港英政府原定計劃於1946年8月15日,即日本投降一周年當日發售這款和平紀念郵票,可是當日因運送延遲而未能及時發行。政府隨即改至8月29日發行,順便紀念夏慤少將艦隊於1945年同日接管香港的這個重要日子
參考書目:
鄺智文(2015)。《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香港:天地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