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維多利亞港(三)|九龍寨城

維多利亞港(三)|九龍寨城

by Last Minute 香城史
275 views

圖片來源:高添強、維基百科


九龍寨城曾經有接近100年時間維持著無政府狀態,雖然位處於香港之中,但實際屬香港境外,原因在於英國與清國簽訂的三份割讓條約中,九龍寨城都不包括在內。

在1898年租借新界的條款當中,李鴻章以九龍寨城有衙門官府為由,拒絕將此城讓給英國人。此舉的目的是透過保留殖民地內的一個據點,以便清國還能夠於殖民地中發揮影響力,清國官民仍然能於城內行走,各司其職。

啟德機場還未興建時,身處九龍寨城的東城門就可以將維多利亞港的景色飽覽無遺。九龍城海岸本來是一片淺泥灘,中型船隻難以停泊於岸邊,故此清廷於東門以花崗石築建一條連接海面的海橋,以便船隻靠岸,名為龍津石橋。

昔日連接著九龍寨城東門的龍津亭,用作迎送清廷官員,故又名為接官亭。其實龍津石橋與對岸中環的卜公碼頭甚為相似,前者接待清廷官員,後者接待英國皇室及總督。

不過至1898年租借新界而爆發新界六日戰之後,英國認為清廷暗中助新界鄉民反抗。故此在鎮壓戰事之後,出動英軍將寨城內大約700餘人幾乎全數趕走,寨城變成空城。

直至1941年日佔之前,九龍寨城的主權一直不屬於世上任何一個國家。後來日本戰敗撤軍,九龍寨城繼續維持著無政府狀態到1993年清拆後,才歸入英國管治。而當中九龍寨城清拆的由來,又涉及另一則中英政治角力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