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再考一級歷史建築|塘尾道雷生春

再考一級歷史建築|塘尾道雷生春

by Last Minute 香城史
906 views

圖片提供:Last Minute 香城史


雷生春建於1931年,座落於塘尾道及荔枝角道交界,其建築結合了裝飾風藝術(Art Deco)及古典意大利風格,樓高四層,原為中醫醫館,設有後園,是經典的弧型轉角騎樓式唐樓。

雷生春以「至聖所」的身份出現在2016年上映的漫威電影《奇異博士》的結尾片段,可見這座戰前唐樓在外國人眼中的魅力,儘管雷生春以外的街景仍舊充滿著霓虹燈、棚架及街邊小檔等外國人對香港的刻版印象。

不過香港人對唐樓的刻版印象可能並非如雷生春這般典雅風格,由於1950年香港大學成立建築系之前,香港尚未出現本土培訓的建築師,不少戰前唐樓其實是由外國建築事務所設計,再交由華人承建商建造,盡現殖民時期華洋合作的局面,而這種優雅的唐樓於昔日卻比比皆是地林立於鬧市之中,不像今天找到一座戰前唐樓便如拾至寶一樣。

可惜,隨著時代變遷,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慢慢一點一滴的消失,我們必須思考,在城市發展及古物保育之間,如何拿捏當中的平衡點。英國重視歷史建築的保育,並列明任何評級均可改良,但前提是必須證明不會影響建築物的重要歷史元素。

港府於1976年通過古物及古蹟條例,確保具歷史價值的項目得以保存下來,根據其文物的意義、遭拆卸的風險、業主及市民的期望及建築物的擁有權進行評級。然而,不論一至三級評級的歷史建築均屬行政性質,並無法律效力保護建築物,只有被訂為法定古蹟的建築或地點才在法律上列明任何人不得拆卸及改動。

猶記得當年囍帖街與皇后碼頭,一條已消失的街道,但滿載著不少灣仔區的傳統特色,另一座曾被評為一級文物建築的碼頭,至今仍然重置無期。雷生春得以保存下來,其中一個原因是其業主雷亮的後人願意將業權交予政府,再由政府招攬團體合作進行活化。

但又有多少業主願意犧牲業權成全建築文物,再者在資本市場底下,業權應受自由市場原則保護,正如何東花園的業主一直反對政府將其列為法定古蹟,最終花園於2014年以清拆宣告保育失敗。種種原因及問題,正是香港歷史建築所面對的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