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Taringa!、Bill Hillman
1941年12月8日,美、日兩國談判無果,日本向英美不宣而戰,同時向珍珠港、馬來半島、菲律賓及香港發動進攻,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日本則稱之為解放東亞殖民地作戰。
駐港英軍於備戰階段時,預計日軍會從新界邊境展開入侵,不過新界缺乏天然屏障防守,只能於新界盡可能遲滯日軍的陸路進攻。於是,由旁遮普營C連連長格萊少校及蘇格蘭布恩少校,分別指揮兩隊第22皇家工程兵,負責於新界地區進行破壞行動,將各條重要橋樑、要道及隧道破壞,設法阻礙日軍重炮部隊及後勤物資運送,爭取守軍準備的時間。
12月8日上午5時45分,駐港三軍司令截聽到日本電台的開戰暗號,負責邊境爆破的旁遮普營工兵隊隨即破壞深圳河上的橋樑,而蘇格蘭營工兵隊於新界青山道(現青山公路)等待日軍進逼時再逐步後撤,沿途炸毀橋樑及隧道,然後撤至九龍。爆破工程其中以青山道的通道最為關鍵,青山道位處醉酒灣防線左翼,將新界及九龍連接,極有可能成為日軍進入九龍的缺口。
日軍戰機於開戰第一階段已經取得香港制空權,而第229聯隊及第230聯隊於上午7時30分,兵分四路,沿沙頭角、粉嶺、羅湖及錦田進攻香港。日軍於下午時分先後經過元朗屏山及大埔時,曾經與英軍爆破小隊作短暫交戰。不過英軍將主力駐紮在醉酒灣防線,故此日軍在新界地區並無遇上太大抵抗。
礙於第22皇家工程兵的爆破工程相當有效,幾乎破壞整個新界交通網絡,短時間內令日本重砲部隊舉步艱難。直至英軍投降之前,某些重要通道例如沙田段鐵路及畢架山隧道仍未能重開。不過,爆破計劃亦有漏網之魚,由於大埔廣福橋未有依計炸毀,使日軍得以輕鬆橫越林村河,沿鉛礦坳及草山直逼醉酒灣守線左翼:城門碉堡。其實日軍第23軍早在開戰之前,曾在海南島秘密進行過一連串演練,包括一邊修理損壞的橋樑,一邊繼續迅速行軍,為日軍應付東南亞作戰而做好準備。
日軍原定計劃於12月9日先在大帽山一帶設立陣地,以一星期時間集結所有步兵及攻城砲兵,再進攻醉酒灣防線。日軍本以為醉酒灣防線潛伏於九龍山脈之中,易守難攻,而事實上,醉酒灣防線卻於當晚短短數小時便被日軍突破,完全超乎日軍想像。
而進攻城門碉堡的主角:土井定七帶領的第228聯隊,卻恰巧遲到,前一天即12月8日下午3時才抵達深圳,到12月9日才越過邊境,進度遠遠落後於其他聯隊。焦急的聯隊長土井定七親自率領部隊從邊境馬不停蹄,趕至城門水塘以北的草山一帶。土井定七心裡盤算的,正是如何突襲醉酒灣防線殺英軍一個措手不及。
參考書目:
鄺智文、蔡耀倫(2017)。《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香港:天地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