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港保衛戰(九)|羅遜准將的最後一戰

香港保衛戰(九)|羅遜准將的最後一戰

by Last Minute 香城史
139 views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Toronto、維基百科、大東亜戦争記念、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日軍原本的進攻計劃只是快速掃蕩港島英軍,逼其投降,並無打算攻佔維多利亞城或攻佔英軍司令部。英軍原本的防禦計劃是乘日軍登陸不久尚未站穩陣腳之際,即發動反攻將日軍趕回岸邊,阻止敵人入侵內陸。

開戰不久,英、日雙方部署因為戰況發展而產生了偏差。不過這個偏差卻有利於日軍,因為日軍意外發現英軍的西旅指揮部。另一方面,西旅指揮官羅遜准將卻誤判日軍攻勢已經受壓,逐調動英國皇家工兵及蘇格蘭營A連準備反攻。

1941年12月19日上午6時30分,當英國皇家工兵抵達黃泥涌峽南側時,卻遭到日軍伏擊,無法進入西旅指揮部。同一時間,東海林俊成帶領的第230聯隊向黃泥涌峽內高射砲台發動攻勢。半小時之後,東海林俊成再向西旅指揮部進攻,當時黃泥涌峽內的戰力只剩溫尼柏營D連及西部指揮旅成員。羅遜准將立即要求增援,命令附近的蘇格蘭營A連及加軍溫尼柏營A連部隊前往黃泥涌峽支援指揮部解圍。

再過一小時,大約上午8時,東海林俊成帶領的第230聯隊以速射砲及重機槍成功將黃泥涌峽的南、北入口封鎖。此時,英軍援軍已經難以進入峽內範圍。奉命前來增援的蘇格蘭營A連繼續嘗試向黃泥涌峽推進,最後戰至只剩15名士兵,3名排長及連士官長均已陣亡。同樣日軍在黃泥涌峽亦付出不少代價,第230聯隊的第3中隊隊長野口捷三少佐在激戰身受重傷,但仍然繼續指揮部隊進攻。

直至上午10時,羅遜准將與前來增援的蘇格蘭營及溫尼柏營失去聯繫。面對日軍重重包圍,羅遜認為與其死守,不如突圍,可能尚有一絲生機。然後致電駐港司令莫德庇:「我將出去戰至最後 (I am going outside to fight it out) 」,說罷帶著指揮部成員向外突圍,最終盡數戰死,這是屬於加拿大軍官羅遜准將的最後一戰。

直至中午時份,日軍已經大抵控制黃泥涌峽範圍,加軍溫尼柏營A連由連士官長約翰·奧士本帶領下於渣甸山附近且戰且退,正遭遇第228聯隊不斷以手榴彈驅趕。加軍將手榴彈撿起扔向日軍,最後一枚卻來不及撿起,奧士本警告同袍之後,撲向最後一枚手榴彈,當場陣亡。

黃泥涌峽正如港島的心臟,但這顆心臟卻遭日軍一擊即中。羅遜准將的遺體在四天後日軍打掃戰場時被發現,東海林俊成下令以毛毯包裹,就地安葬,現葬於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在黃泥涌峽道屹立著西旅指揮部的紀念碑。約翰·奧士本准尉獲追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現時可從渣甸山衛奕信徑找到奧士本的紀念碑,而於戰後興建的九龍塘軍營亦命名為奧士本軍營,以作紀念。

奮戰過後,英軍準備向日軍發動一場反擊戰。

We are going outside to fight it out. (J.Lawson)


參考書目:
鄺智文、蔡耀倫(2017)。《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香港:天地圖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