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港保衛戰(最終章)|Hold to the Last

香港保衛戰(最終章)|Hold to the Last

by Last Minute 香城史
128 views

1941年12月25日下午4時,日軍勢將突破灣仔防線,駐守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向全軍發出停戰通知。不過位處於赤柱半島的東旅守軍,因為通信中斷而未能獲悉英軍投降的消息,即使楊慕琦已經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東旅守軍仍然繼續處於作戰狀態。

綜觀赤柱半島地理形勢,由於三面環海,半島連接內陸之間最窄的部分只有大約300米寛,確實有利於守軍抵禦敵人侵略。而且赤柱半島防禦設施相對完善,不但擁有七座機槍堡,還有黃麻角砲台及赤柱砲台,儼然一座要塞。單是赤柱砲台就有三門9.2吋口徑海防砲,本來用作攻擊日軍驅逐艦,經過改裝之後,赤柱砲台的三門海防砲可以360度迴轉,能夠隨時支援陸戰。

根據鄺智文博士的描述,東旅旅長華里士為赤柱半島提出的縱深防禦計劃,分成三道防線:【前進地區】,由加拿大來福槍營B、C、D連及防衛軍第2連駐守,目標是固守赤柱崗;【支援地區】,由米杜息士營B/D連及防衛軍第1連,目標是固守聖士提反書院,此線坐擁多座機槍堡掩護;【後備地區】由赤柱砲台及黃麻角砲台組成。

前進地區】
不過從地理而言,赤柱半島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半島地勢相對平坦,敵軍只消佔領赤柱以北的赤柱崗,便可從山上俯瞰半島環境,英軍的行動都盡在日軍眼皮底下。日軍由兩個大隊合併成「赤柱攻略部隊」,於12月22日中午時份向赤柱崗猛烈進攻,加軍戰至彈盡援絕,被逼放棄陣地。加軍營長荷姆中校要求後撤,卻遭華里士拒絕。守軍於12月23日上午嘗試反攻赤柱崗,礙於日軍火力過強,反攻不果,加軍傷亡慘重。荷姆與華里士爭論,前者認為反攻無望,繼續堅持只會徒添死傷,後者同意將第一道防線稍作後撤至瑪利諾修道院,赤柱崗自此墮入日軍手中。

赤柱崗被日軍控制,東旅守軍被一覽無遺,任何大幅度的調動都會招致日軍砲火轟擊。12月24日晚上八時,日軍第229聯隊在三輛九四式輕裝甲車掩護之下發動夜襲。

【支援地區】
正當三輛裝甲車靠近英軍防線之時,半空中突然強光一閃,原來是香港防衛軍第2連連長科沙福少校看準時機向半空發射照明彈。日軍在強光之下無所遁形,守軍齊向日軍開火,迅速擊毀所有輕裝甲車。其實日軍攻港部隊就只有五輛九四式輕裝甲車而已,卻在電光火石之間失去了三輛。隨後,科沙福少校積極地奔走於英軍部隊之間指揮作戰,卻最終不幸中彈陣亡,死前一刻依然嘗試指揮部隊迎戰。

科沙福少校陣亡之後,英軍防線逐漸失去組織性,華里士於12月25日凌晨時份將防線後撤至聖士提反書院一帶,書院暴露於英軍防線前方,孤立無援。日軍本以為聖士提反書院是一座守衛森嚴的陣地,怎料原來是英軍戰地醫院。日軍第229聯隊抱著報復心態,於聖士提反書院進行一場大屠殺,最終數十名負傷英軍及歐藉護士遭到日軍殺害。

12月25日上午8時30分,華里士下令加軍來福槍營向聖士提反書院高地的日軍發動反攻,荷姆中校指加軍休息時間不足,但華里士卻反駁東旅部隊根本無人獲得一絲休息機會。加軍於中午向聖士提反書院反擊,與日軍埋身肉搏。加軍曾經一度突破日軍防線,但日軍人數實在眾多,寡不敵眾之下,加軍反攻無法取得戰果,損失慘重。此次反擊共有26名加軍陣亡,75人受傷,已經無力再戰,荷姆中校對此相當不滿。

下午時份英軍投降,日軍赤柱攻略部隊停止行動,但華里士尚未得知投降消息,因為駐港總司令莫德庇曾經向華里士表示必須堅守到底(Hold to the last),所以華里士仍然積極備戰。作為一名軍人,華里士確實是盡忠職守。晚上8時莫德庇投降之後,儘管派出皇家工兵指揮官林保中校向東旅轉達投降消息,華里士仍然懷疑消息的真偽。直至12月26日凌晨1時30分,華里士收到由米杜息士營營長史釗活簽署的投降手令後,才知道一切終於都要結束了。

12月26日凌晨2時30分,香港,降。

參考書目:
鄺智文、蔡耀倫(2017)。《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香港:天地圖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