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維基百科
香港開埠於1841年,距離乾隆皇帝死後不足五十年。建立於1636年的大清帝國經歷了康熙、雍正及乾隆三代皇帝,150年期間建立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泛亞帝國。清廷於1799年乾隆死後國力開始急轉直下,反之歐洲列強經歷過航海大時代、政治改革及工業革命迅速發展,憑著軍事、航海力量開始稱霸世界。
自十八世紀起,歐洲列強積極於東亞地域開始拓展貿易路線,而瓷器、茶葉等商品對於歐洲人來說非常吸引,但中國人卻對西方商品不甚興趣。所以清國於早期的貿易出奇地佔優勢。英國對清國出現了嚴重貿易逆差,所以決定把鴉片引入清國,以圖扭轉劣勢。隨著虎門銷煙令兩國貿易磨擦升溫,引發英國向清國宣戰,英國決定以武力逼使清政府開放更多貿易關口,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果導致雙方簽訂《南京條約》,清政府需割讓香港島予英國。為甚麼英國人會選擇香港島?英國於十九世紀是首屈一指的殖民帝國,印度、馬來半島及新加坡早已屬英國管治。英國人與清國貿易越趨頻繁,為了方便通商,英國人想從清國沿海一帶找一個落腳地作停泊及儲倉之用,位於浙江省的舟山群島、台灣與及香港島成為考慮之列。香港相對山多地少,這個小島從來都不是英國人的首選。
而事實是,還沒等《南京條約》簽署,英國人已經急不及待地登陸香港島,並插上大英帝國旗幟,到底為甚麼英國人最終選擇了香港島?有一個重要人物一定不能不認識,想知道是誰,請繼續留意下一篇。
參考書目:
平野聰著,林琪祺譯(20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台灣。八旗文化。
Frank Welsh (1997). A History of Hong Kong. Lond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