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府位於中環花園道旁的山坡之上,相傳總督府地底藏著一條神秘的通道,由總督府毗連滙豐銀行地底金庫,再一直連至皇后碼頭。此秘道可供港督走難時使用,因為殖民政府擔心華人長期受壓下恐有一天會群起反抗,為免總督府被群眾包圍之際港督無法脫身。
開埠百年
-
-
甘棠第,這三隻字毫不顯眼,甚至難以聯想是甚麼東西。第是府第,即大宅。而甘棠與香港19世紀初至20世紀地位顯赫的何東家族有直接關聯,是何東同母異父的胞弟—何甘棠。對香港人來說,或會對何東家族感到陌生。最近逝世的何鴻燊,就是來自何東家族,已故巨星李小龍,其母正是何甘棠養女。
-
你可能未聽過虎豹別墅,但總有聽過「虎標萬金油,居家必備」這句廣告詞,萬金油的創辦人就是胡文虎,這款良藥於二戰時期可是胡文虎的搖錢樹。就算沒聽過這句經典廣告詞,總有聽過星島日報吧,胡文虎不僅是藥油大王,更是報業大王。
-
九龍寨城曾經有接近100年時間維持著無政府狀態,雖然位處於香港之中,但實際屬香港境外,原因在於英國與清國簽訂的三份割讓條約中,九龍寨城都不包括在內。在1898年租借新界的條款當中,李鴻章以九龍寨城有衙門官府為由,拒絕將此城讓給英國人。
-
十九世紀時的九龍半島,雖偶有丘陵,但放眼盡是平野農地。縱然這塊平地無險可守,不過於1860年割讓後的三十年間,控制權一直掌握於英軍手上。基於這塊「不毛之地」地理位置優越,起到保護香港島的作用。英國人取得九龍半島後,將原居民由尖沙咀遷至油麻地天后廟一帶,而尖沙咀則作駐紮英軍部隊之用。
-
原本銅鑼灣的海岸線為今天的銅鑼灣道,從銅鑼灣道可以得知昔日銅鑼灣是一個半圓弧形海灣,地勢阻礙了香港島東西兩側的陸路交通來往。1880年,政府將銅鑼灣道的海灣填成平地,海堤路被重建成馬路,貫通港島東西,而海堤的英文是Causeway,故此音譯為高士威道。
-
從1860年至1920年期間,香港發展出有一門相當特別的行業,就是商業公廁。不同於外國要收取「入場費」的公廁,當時香港的公廁是靠變賣糞便來賺錢。公廁使用率很高,一個公廁少則有20格,多則56格,日均光顧人次可達4000次。
-
-
位於上環的荷里活道,於1841年由英國人建造,擁有悠久歷史,不過與美國荷里活沒有半點關係。與同時期興建的皇后大道相比,荷里活道或顯得有點陌生。這一條沿著太平山山腰而建,沿途包括文青打卡聖地—舊中區警署群(大館),至西端的傳統中式廟宇—文武廟,將昔日中西兩個截然不同的仲裁機構連接起來。
-
皇后碼頭的歷史沒有皇后大道和皇后像廣場悠久,皇后碼頭於1925年由木製的「皇后像停泊處」改建而成,因為靠近皇后像廣場,所以就命名為皇后碼頭。早期的皇后碼頭並不是給公眾使用的,只供港督及皇室成員往返香港使用,歷任港督從皇后碼頭登岸就職亦成為一項殖民時期的傳統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