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 Eric Jones在日記中不時表示渴望與初生女兒Rae見面,儘管太太把女兒的近照寄到赤柱集中營,但他亦無法陪伴女兒成長。可惜日記又沒有記錄Jones回到英國之後,究竟選擇重返家庭,還是與愛人G追尋新生活,直到一次的機遇恰巧,終於讓我們得知這段故事的後續。
香港保衛戰
-
-
社交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習慣,試想像今天還有多少人會將生活鎖事記錄在日記之中。不過在香港舊照片網站 gwulo.hk 中,我們可以找到一本在上世紀二次大戰期間留下的日記,這部日記不單讓我們能夠從個人角度去了解當時的歷史,甚至能夠讓一個老兵家庭重修破裂的關係。
-
綜觀赤柱半島地理形勢,由於三面環海,半島連接內陸之間最窄的部分只有大約300米寛,確實有利於守軍抵禦敵人侵略。而且赤柱半島防禦設施相對完善,不但擁有七座機槍堡,還有黃麻角砲台及赤柱砲台,儼然一座要塞。單是赤柱砲台的三門海防砲便可以360度迴轉,能夠隨時支援陸戰。
-
1941年12月22日,第38師團亦派出作戰參謀前往前線視察。何謂督戰,通常是由較高軍階的參謀或士官親臨前線陣地,了解戰況,好比上司巡視下屬般。但對於作戰中的部隊而言,無疑會構成一種壓力,在參謀或指揮官督戰之下需要更加奮勇作戰,取得戰果並帶來勝利。
-
戰爭的本質是甚麼,就是保衛國土及侵略敵國。如果本國被敵人入侵時,而不作任何抵抗,還稱不上是戰爭。保衛國土需要軍隊,軍隊與國土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軍隊的作用是防範敵人佔領國土,而國土為軍隊提供資源及補給;軍隊的損失會導致國土失去保護,失去國土便會導致軍隊戰力減弱。
-
駐港英軍總司令莫德庇未曾奢望過英國真的能派兵支援。與此同時,同屬英國殖民地的馬來半島,其長達一千公里的防線正被日軍以閃電戰快速突破,以半年時間打造的「日得拉防線」坐擁數十門火砲,原定計劃抵禦敵軍一個月,結果一晚就被攻破,其命運真有如香港的醉酒灣防線。
-
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與范柳原,面對日軍的無情砲火,逃進了淺水灣酒店避難。兩人原以為酒店物資充裕,糧食足夠,結果發現儲備是留給駐紮於此的英國大兵,酒店住客只能以梳打餅乾勉強充飢。眾人以為淺水灣屬於安全區域,結果不消幾天從酒店裡面已經能夠聽到外面槍聲不絕。
-
自從日軍登陸港島之後,戰況優勢一直導向日軍,英軍打的是一場防禦性戰役。然而,英軍不能夠只守不攻,如果一直維持被動性防禦手段,根本無法取得決定性戰果。所以,防守方更需要的是在適當時機向敵人進行反擊。但是,何謂適當時機?
-
羅遜准將與前來增援的蘇格蘭營及溫尼柏營失去聯繫。面對日軍重重包圍,羅遜認為與其死守,不如突圍,可能尚有一絲生機。然後致電駐港司令莫德庇:I am going outside to fight it out,說罷帶著指揮部成員向外突圍,這是屬於加拿大軍官羅遜准將的最後一戰。
-
一場戰役成敗受到不同因素影響,其中就是地理環境。英軍選擇於九龍山脈建立醉酒灣防線抵擋日軍,正是善用地理優勢。綜觀新界九龍近乎無險可守,堅守任何一處均容易招致敵軍包圍。相反,醉酒灣防線貫穿九龍最陡峭的山脈,防線兩端均有海灣掩護,兩翼比較安全,敵軍縱然人數佔優,亦難以使用包圍戰術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