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保衛戰爆發前夕,香港的防衛策略是獨力抵禦日軍四十五至五十五天,以等待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前往支援。可是,在十八天保衛戰期間,皇家艦隊在馬來半島遭受日軍重創,援軍的希望亦化為泡影。時隔三年零八個月,夏愨少將率領的英國太平洋艦隊,從菲律賓美國海軍基地蘇比克灣出發,趕赴香港。
香港重光
-
-
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透過電台向全國廣播「玉音放送」,宣讀終戰詔書,及接受英、美、中、蘇四國提出的《波茨坦公告》,向盟軍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赤柱集中營時,作為當時香港最高級別的政府官員—輔政司詹遜以署理港督的身份嘗試與日人交涉,盡早接收香港管轄權。
-
1943年11月,中、英、美在開羅召開會議,三國領袖蔣介石、邱吉爾及羅斯福聚首一堂。羅斯福向英國表示應將香港交還國民政府,並將香港變成自由港,歸國際共管,不過邱吉爾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在英國手上奪取香港。日佔時期香港的前途問題,在三國周旋之下一直未有明確答案。
-
象徵英國統治威信的皇后像廣場女皇銅像及皇室銅像,還有匯豐銀行的一對銅獅,被整尊拆走運回日本熔掉。除金屬之外,不少物資例如糧食、鐘錶、無線電、相機、醫療設備都被日軍於香港投降不久後便搜刮一空。日軍將所有民間汽車集合於香港木球會場,把還能操作的都送回日本,不能運作的便拆成零件運走。
-
磯谷廉介於4月10日將總督部搬遷至中環匯豐總行,匯豐與渣打等英資銀行均被逼清盤,幸好匯豐趕及投降之前將資金轉移至美國,而總部亦改遷英國。第三代匯豐總行大廈樓高70米,乃東亞規模最大的商用建築,並設有空調系統及高速升降機。直至日本投降為止,匯豐總行仍然是總督部的總部。
-
酒井隆與新見政一率隊從太古一直向中環西行,從東角換上馬匹座騎帶領兩千名日軍繼續勝利遊行,沿途檢閱海陸軍,航空隊亦派出三四十架戰機在港島上空表現高難度花式飛行,並向民眾大灑日本文宣,內容大概是:日本進攻香港目的旨於驅逐白人侵略者,如今亞洲的有色人種必須攜手共建大東亞共榮圈。